黃宏嘉國際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,1924年8月生,湖南臨澧人。中科院上海光機研究所研究員、理論研究室主任、所學術(shù)委員會副主任,原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、名譽校長、教授、校學術(shù)委員會主任,現(xiàn)上海大學學科帶頭人,名譽校長。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(shù)科學部委員,1994年改稱中科院院士。是中國電子學會常務(wù)理事、微波專業(yè)學會主任委員,國家科委電子科學技術(shù)組成員,《應(yīng)用科學學報》主編,國際刊物《應(yīng)用科學研究》中國編委,美國《光纖與集成光學》顧問編委。長期從事微波理論研究。60年代負責完成毫米波波導1公里地下試驗段的傳輸理論設(shè)計,并結(jié)合毫米波波導傳輸?shù)难芯?,發(fā)展了耦合波理論;1980年組織了關(guān)于“微波光學”邊緣學科的研究,在中國首次研制成功單模光纖。1990年以來獲三項美國發(fā)明專利。著有《耦合模理論》(荷蘭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)、《非常不規(guī)則纖維光學的微波方法》(JohnWiley&Sons1995年出版)等,論文選集《耦合模與非理想波導》(美國紐約理工(原布魯克林)學院1981年出版)。
人物生平
1944年畢業(yè)于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。1948年獲美國密執(zhí)安大學碩士學位,1991年被授予名譽科學博士學位。1989年應(yīng)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科學院院士。上??茖W技術(shù)大學(現(xiàn)上海大學)教授、名譽校長。在微波理論方面發(fā)展了耦合波理論,領(lǐng)導研究組于1980年在我國首次研制成功單模光纖。1981年美國紐約理工(原布魯克林)學院出版了他的《耦合模與非理想波導》論文選集。1984年,荷蘭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《耦合模理論》。1990年以來獲美國發(fā)明專利3項及中國發(fā)明專利多項。專著“非常不規(guī)則纖維光學的微波方法”于1997年由JohnWiley&Sons出版。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(學部委員)。 1944年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電機系電訊專業(yè)畢業(yè)。曾任北京大學物理系、交通大學電機系助教。1948年入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研究微波理論,次年獲碩士學位,1991年被授予名譽科學博士學位。1949年回國后,歷任北方交通大學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兼副系主任、代系主任,兼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微波傳輸研究室主任,國家科委301工程北京中心研究室主任。
研究內(nèi)容
黃先生長期從事微波與光纖傳輸研究,創(chuàng)立了“超模式”概念,取得理論上的突破,使微波與光纖研究的模式耦合理論建立在理想模式、本地模式和超模式的完整理論體系上。他是我國單模光纖技術(shù)的開拓者,最早研制出了中國的單模光纖,為我國微波技術(shù)及光纖技術(shù)的應(yīng)用與發(fā)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 黃先生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科學家。說他與眾不同,不僅是因為他登上了大多數(shù)人無法企及的科學高峰,更是因為他近乎“不近人情”──不喜歡接待禮節(jié)性訪問。他曾經(jīng)說過:“我一生有兩個地方對我格外重要,一個地方是我家,另一個則是實驗室,但歸結(jié)起來實質(zhì)上又只有一塊,因為它們都叫工作陣地。”他把實驗室當成家。他的助手說:“每到中午時分,我就很矛盾,到底是打斷還沉浸在研究狀態(tài)中的黃老師呢,還是忍心看著他空著肚子繼續(xù)干下去?”研究所的門衛(wèi)說:“每人都遵守八小時的工作制度,惟獨他‘違背’,每人都有雙休日的權(quán)利,就是他被‘剝奪’了?!敝車哪贻p人說:“如果你想受感動,去看黃院士做實驗,你一定會學到很多?!?980年前后,為研制單模光纖,他連續(xù)三年春節(jié)是在實驗室度過的。黃先生也把家當成實驗室。學校黨委書記春節(jié)到他家拜年,也知道不能超過半小時,就是在這半小時內(nèi),黃先生說得最多的還是他的研究情況。當年震驚國內(nèi)外的國產(chǎn)單模光纖問世,第一根光纖居然是他在家里的煤氣灶上拉制出來的,一時傳為科壇“逸聞”。
黃先生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。迄今,他已是成果累累:他39歲時出版的《微波原理》是國內(nèi)在該領(lǐng)域的第一本專著,被國際學界稱作是一本“為中國人爭氣的書”;他的“耦合模式理論研究”在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“重大貢獻獎”,“單模光纖技術(shù)”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“耦合模式理論及其在微波與光纖傳輸中的應(yīng)用”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;1998年,他榮獲何梁何利基金“科學與技術(shù)進步獎”;等等。但他從來不曾為個人榮譽所累,他說:“我是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實在的、忠實的、老實的,不是虛夸的、虛假的科學工作者,做一個純粹的真正搞科學的科學工作者,這是我的目標?!睘榱俗穼み@個目標,他幾十年如一日,堅持過著簡單而又充實的科研生活,把鉆研學問和探求真理作為自己終生的愛好。
個人榮譽
黃宏嘉教授1944年畢業(yè)于西南聯(lián)大電機系,1949年畢業(yè)于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生院,獲理學碩士學位,旋即回國于1950—1979年先后任北京交通大學、中科院電子所、光機所教授、研究員。1979—1987年任上??萍即髮W副校長、校學術(shù)委員會主任,1980年當選學部委員(后改稱院士),1987年任上??萍即髮W名譽校長,1989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學科學院院士,1991年被授予美國歐羅理工大學名譽科學博士,1994年任上海大學名譽校長。
曾任《光波科學與技術(shù)》主編。1989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學科學院院士。1991年被授予美國歐羅理工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。長期致力于微波研究,在微波理論方面發(fā)展了耦合波理論,建立了完整的體系。在上海科技大學創(chuàng)建了微波科學研究實驗室。領(lǐng)導由幾個單位組成的研究組,于1980年在中國首次研制成功單模光纖。在物理學報、電子學報、數(shù)學學報等及國際學術(shù)刊物和會議上發(fā)表論文100多篇,出版專著6部,其中“微波原理”、“耦合模理論”、“光波導科學”等是奠基性經(jīng)典著作。黃宏嘉教授先后主持了數(shù)十項科研項目,我國第一根單模光纖傳輸線在他主持下誕生。1981年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出版了他的《耦合模與非理想波導》論文選集。1984年,荷蘭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《耦合模理論》。1994年研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種特種光纖。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授予他重大貢獻獎(個人獎),1982年獲IEEE MTTS主題論文獎。198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給予他記大功獎勵,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(個人獎),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(第一名),198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(第一名)。1994年獲全美儀器學會杰出論著獎。1998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。1990年以來獲美國發(fā)明專利3項,新的專著;非常不規(guī)則纖維光學中的微波方法;(副標題;特種光纖原理),已在1998年由美國John Wiley & Sons出版。
學術(shù)影響
黃宏嘉教授是我國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。在電子學報、數(shù)學學報及國際學術(shù)會議上發(fā)表論文100多篇,出版專著6部,其中“微波原理”、“耦合模理論”、“光波導科學”等是奠基性經(jīng)典著作。黃宏嘉教授先后主持了數(shù)十項科研項目,我國第一根單模光纖傳輸線在他主持下誕生。1981年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出版了他的《耦合模與非理想波導》論文選集。1984年,荷蘭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專著《耦合模理論》。1994年研制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種特種光纖。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授予他國家重大貢獻獎,198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給予他記大功獎勵,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,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(第一名),198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(第一名)。1990年以來獲美國發(fā)明專利多項,新的專著“非常不規(guī)則纖維光學中的微波方法”既由美國JohnWiley&Sons出版。
授權(quán)圖書
1.《微波原理(卷I)》黃宏嘉科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第1版
2.《微波原理(卷I、II)》黃宏嘉科學出版社1964年08月第1版
3.《低損耗圓波導(譯文集)》黃宏嘉陳道明等上海科學技術(shù)出版社1965年11月第1版
人物評價
黃宏嘉,臨澧縣新安鎮(zhèn)人,生于1924年,系著名法學家、詩人黃右昌之三子。1940年入西南聯(lián)大學習期間,打下了堅實的物理學、電磁學基礎(chǔ)。1948年留學美國,解放后回國,成為最早回國的第一批科學家之一。曾任北平鐵道學院電機系教授,現(xiàn)任國務(wù)院學位委員會委員、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、上海大學教授,名譽校長。
黃宏嘉是我國最早進行微波研究的專家之一。六十年代初,他在微波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,在國際上引起了同行的重視和關(guān)注。1981年他以獨創(chuàng)的解析近似法,解決了國際光纖研究主攻方向——單模光纖研究中計算繁復的問題。1982年,以獨特的微波理論指導我國新一代單模光纖研制成功,不僅填補了國內(nèi)空白,而且進入國際光纖研究的前沿。這種單模光纖的纖蕊大小只有頭發(fā)絲的十分之一,可同時傳送上百萬路電話,因而具有很高的應(yīng)用價值。
黃先生是個頗有情趣的科學家?!拔母铩眲偨Y(jié)束,他游覽黃山,心情格外舒暢,有感而發(fā),即吟詩一首:“奇峰千仞入云端,魚背橋橫鐵索寒。斯景只應(yīng)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觀?!贝汗?jié)回贈學校黨委書記賀卡,則隨賦古體詩一首,使得這位書記一說起黃先生的才情就感嘆不已。他的詩學功底確實也源自“家學”。黃氏家族世代書香門弟,在故鄉(xiāng)有著極高的聲望,有詩云“湘西兩黃詩千古,書香門第耀神州”,“兩黃”就是指黃先生的曾祖父黃道讓和他的父親黃右昌。黃道讓,晚清著名詩人、科舉進士,某日重登岳麓山,寫下了“西南云氣來衡岳,日夜江聲下洞庭”的傳世絕唱,至今還懸掛在岳麓書院。黃右昌,著名法學家、詩人,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,專研西法,1917年受蔡元培之聘,成為北京大學法科教授、法律系主任,1948年回鄉(xiāng)擔任湖南大學法律系教授,新中國成立后,受周恩來之邀,赴京任中央文史館館員。黃右昌一生極喜賦詩作詞,公開發(fā)表的詩作達224首。據(jù)黃先生說,當年他父親就希望他報考文科,光大家傳。不過,若先輩在天有靈,喜見黃先生如今在微波世界傲游,正用光纖書寫人間最優(yōu)美的詩篇,也會感到十分欣慰的吧!
相關(guān)期刊
擔任主編或編委的期刊
(1)美國微波與光技術(shù)(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),編委,Wiley出版
(2)美國光纖與集成光學(Fiberand Integrated Optics),執(zhí)行編委,Taylora L Francis出版
(3)應(yīng)用科學學報,主編
(4)電子學報,編委
(5)中國大百科全書,物理學編委,電磁學分支學科主編
(6)中國大百科全書,電子學編委,電磁場與微波技術(shù)分支學科主編
(7)Optical Wav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?叢書主編(Series Editor),E1sevier出版
(8)Jorunal Scientific Research,編委,荷蘭海牙Martinus N;hoff出版
(9)Journal Electromagnetic Wave sand Applications,編委,MIT出版
(10)物理學報,編委all—fibergyroscopeandotherinterfer02netricarchitectures,Fiber and Integrated Optics,V01.12,pp.2l一29(1993)
(10)H.C.Huang(黃宏嘉),Elliptically biref ringen to Ptical fiber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(invited paper),Fiberand Integrated Optics,V01.15,pp.7l—80(1996)
(11)H.C.Huang(黃宏嘉),Fiber—opticanalogsofbul卜optic waveplates,Appl.Opt.,V01.36,pp.4241—4258(1997)
(12)H.C.Huang(黃宏嘉),Fracticalcircular—polarization—maintainingopticalfiber,ApplOpt.,V01.36,pp.6968—6975(1977)
(13)H.C.Huang(黃宏嘉),Singlee11ipticaleigenmode schemeinmagnetizedellipticalbirefringentopticalfiber,ProceedingsofPLERS(ProgressinElectromageticsResearch Symposium,Cambridge,USA),pp.50(2000)
(14)H.C.Huang(黃宏嘉),Asymptoticapproachtosolving highlyirregularproblemsinsPecialfiberoptics,Surv.Mathlnd.,SpringerVerlag,V01.10,No.1,pP.1—21(2001)
(15)H.C.Huang(黃宏嘉),Fiber—opticwaveplateandits applicationinelectriccurrentsensor(invited),forpresentationat thePIERSatCambridge,Julyl—5(2002)
主要著作
(1)黃宏嘉,微波原理(卷I,卷H,科學出版社,1963,1964
(2)H.C.Huang(黃宏嘉),CouPledModesandNonideal Waveguides,紐約理工學院(原布魯克林學院)出版社,1981
(3)H.C.Huang(黃宏嘉),CoupledModeTheoryasaPplied
主要專業(yè)論文:
(1)H.C.Huang(黃宏嘉)Generalizedtheoryofcoupledlocal
modcsinmulti—waveguides,ScientiaSinica,V01.9,No.1,pp.142—154(1960)
(2)黃宏嘉,緩變系數(shù)法,數(shù)學學報,第11卷,pp.238—247
(1961)
(3)H.C.Huang(黃宏嘉),TheoryofcoupledWaveguide5, ScientiaSinica,V01.11,pp.16—57(1962)
(4)Reviewarticleon“S01utionofdiffcrentialequationwith slowlyvaryingcoefficients”(byH.C.Huang(黃宏嘉),Acta Math.Sin.,1961,V01.11,Pp.238—247)inRev.J.Math(inRussian),pp.39(1963).
(5)H.C.Huang(黃宏嘉),Contributions to the thearv of coupled modes and nonideal wave guides,Interosymp.uber FragenderPhysikandTech.beiHochsteFrequenzen.HeinrichHertzlnstitut,AkadcmiaderWissenschaftenderDDR(1965)
(6)H.C.Huang(黃宏嘉),Onlocalnormalmode5inoptical fiberandfilmwaveguides,ScientiaSinica,V01.22,No.10,pp.1147—1155(1979)
(7)H.C.Huang(黃宏嘉),Weakcouplingtheoryofoptical waveguide5,RadioScience,V01.16,No.4,pp.495—499(1981)
(8)H.C.Huang(黃宏嘉),Supermodeconceptand applications,contributedtothe9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 OpticalWaveguideTheory,Reisensburg,Germany,September7—10(1984)
(9)H.C.Huang(黃宏嘉),PassivePolarization—contr011edtomicrowaveandopticaltransmission,荷蘭科學出版社1984
(10)H.C.Huang(黃宏嘉),MicrowaveApproachtoHighly lrregularFiberOptics,美國JohnWiley8LSons,1998